有这样一群人,虽然平凡,却如同路边无名的石头铺就成大道一般重要。对他们而言,披星戴月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常态、风餐露宿是常态……我们乐享5G网络畅通的背后,是他们勇攀高塔的守护,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背后,是他们夯实新基建建设的决心。
“凡人烟处皆可见”。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他们并肩战斗,一路乘风破浪,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保驾护航,为构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为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群工作鲜为人知,却又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且还在持续改变很多领域生活方式的特殊人。
在中国铁塔淮南市分公司的监控调度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占据整面墙的LED大屏,作为铁塔移动通信基站安全平稳运行的“眼睛”和“智慧大脑”,上面展示着淮南市3400多座通信塔的分布情况及实时状态。
调度中心的主管杨坤是个“95后”小伙,2018年通过校招成为了铁塔的一分子。从青涩校园毕业生到部门主管,仅仅1年时间。
“刚入职时,基站里的设备一个都不认识,行内人说的名词也听不懂,基本一切从零开始!”杨坤坦言,熟练没有捷径,唯有付出更多时间,“那个时候一有时间就去站点琢磨设备,有时候在回家路上,看到一个站点都会走上前去看看。”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杨坤不仅对站点设备设施了如指掌,对淮南市3400多个站点布局方位也了然于心。
2021年7月16日,淮南遭遇了特大暴雨,降雨量达到全国排行第一。“当晚十点钟左右,监测显示有290个站是停电状态,淮南市出现大面积停电。”原本在家休息的杨坤看到公司群里讯息后,第一时间冒着大雨赶往单位。
凭借对站点地理位置的熟悉,他迅速制定抢修方案,安排调度人员赶赴站点抢修,“整晚手机电话基本没停过,在第二天清晨六点,看到所有停电基站全量恢复时,松了一口气。”此时他的嗓子也沙哑了。
应急抢修顺利完成后,杨坤没有停歇,将此次突发事件复盘总结成文,为下一次再遇突然情况累积经验。在今年年初,淮南疫情再起。根据疫情防控需求,凤台县需要紧急搭建方舱医院,并要求48小时内医院附近的通信塔要满足该方舱医院全部通信需求。
时间紧任务重,当全城都在静默中时,铁塔人杨坤再次逆向而行,奔赴工作岗位,沉着冷静,迅速对站点布局以及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再一次出色完成工作任务,保障了方舱医院通信需求,获得同事领导们的一致认可。
如今,年纪轻轻的杨坤,在铁塔公司快速成长。“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这种滚烫的人生。在网络如此重要的时代,就像战士一样守卫大家的通信安全,是件价值与使命并存的事。”讲话中的他带着对未来的期盼,熠熠生辉。在杨坤和同事们的努力下,2021年,淮南铁塔维护服务指标全年达标,网络质量问题及时完成率达96%。
宣城市是安徽省重点林区之一,林业用地面积77.26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1.5%,有林地面积70.84万公顷,活立木蓄积3275.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46%。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重于泰山。
在这个现代数字信息技术铺满各行各业的时代,森林防火也不例外,中国铁塔宣城市分公司行业拓展部行业销售总监刘洋清迅速抓住铁塔挂高、电源配套和传输资源的优势,积极对接宣城林业部门,谋划智慧森林防火系统搭建。
“铁塔给到我们的方案不仅有自身特点,还结合宣城地势地貌特点创新了设备、终端建设。对比以前,监测范围更广,时效性更强,预警系统也让森林安全大大提升。”宣城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称赞道。
刘洋清是2017年入职安徽铁塔宣城分公司,先后从事建设主管、维护主管、区域经理、客户经理等工作。2021年宣城市分公司成立了3个两翼业务营销团队,刘洋清团队负责林业、农业、国土、教育、卫生等行业和泾县、旌德2个县域两翼业务拓展工作。在基层稳扎稳打走过来的经历,让他很快就适应了新身份。
但前进的道路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智慧森林防火项目一个难点就是,在项目落地之前,安徽没有可以借鉴案例,所以我们当时基本上每周要往林业局跑个一到两趟,带着客户一个个站点考察设计方案。”刘洋清说道,“项目是对宣城市的森林区域进行布点建设,开车平均下来一个月要跑到1000公里,有的可能2000多公里,不是在去见客户路上就是在去站点的路上。”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刘洋清通过一趟趟去林业局的拜访,站点的实地勘测,以及对方案不厌其烦的研究打磨,成功签下项目。
目前该项目已在宣城市新建了55套热成像双光谱摄像机,对林区进行全天候火情隐患监测,建设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指挥系统结合智能图像识别、GIS、热成像等高新技术,可自动捕捉高温区域,精确定位发生火情的位置。远程监控、视频通话等功能的应用,就像在森林里安装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极大减少了火情漏报、误报情况。
这样的“大数据+”模式,不但开启宣城森林防火智慧新篇章,也为全省其他地市森林防火提供了可复制的宣城森林防火方案。
项目签订落地,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在监控调度中心,刘洋清像往常一样调出森林防火系统,各站点逐一查看,“因为我们不光是销售,把项目拿单落地,还要从一而终,跟客户保持联系,做到遇到问题第一时间给到解决方案。”
就这样,在刘洋清的带领下,团队先后获取了宣城市长江渔业禁捕项目、宣州区疾控中心备电项目、扬子鳄保护区GIS平台管理项目、泾县治砂治超项目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和商机。
近年来,安徽铁塔加速“一体两翼”发展战略落地,积极探索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千行百业融合创新,秉承共享而生的理念,致力于将遍布全省的“通信塔”打造为“数字塔”“社会塔”。“凡人烟处皆可见”的通信塔在升级蝶变后,日渐成为数字经济、智慧社会的战略性基础设施。
在马鞍山雨山区沿江大道中段,薛家洼附近竖立着一座45米高的通信铁塔,铁塔的上部安装了雷达,以及高清双目摄像头。中国铁塔马鞍山市分公司行业拓展部客户经理尹永昊介绍道:“雷达用来追踪定位,高塔架设的摄像头监测覆盖距离达到5公里,并且实行7×24小时全天候监控,可以说江边境况一览无余。”
2020年4月,尹永昊通过社会招聘加入中国铁塔马鞍山市分公司,担任了行业拓展部客户经理一职。初入公司的他,快速调整状态,迅速进入新工作的节奏中。
从2021年1月1日起,至2030年12月31日止,10年“长江禁渔”全面启动。跨江发展的马鞍山市在禁捕整治工作上刻不容缓。早在2018年,马鞍山市便通过铁塔挂载摄像头的方式对江面进行监测。2020年,全省一盘棋,进一步加强了长江禁捕相关工作的落实。凭借前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尹永昊和团队一鼓作气一面抢抓机遇,一面用心规划。
“一套方案不够,我们就出三套,做到面面俱到。”尹永昊坚定说道。他通过走访长江沿线马鞍山段的所有基站,绘制具体点位图,并结合无人机飞行的视野效果后,带着充分的准备对接渔政执法部门。“以前人在江上巡逻,人手不足,我们能否共享铁塔高空瞭望及稳定的电网,设置6个监测点,从天门山延伸到马和轮渡,覆盖整个马鞍山长江干流,”当尹永昊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讲解后,渔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眼前一亮。
项目签约成功后,尹永昊便开始带着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始站点选址、建设方案的敲定。“当时我们在长江沿线马鞍山段进行一轮筛选了70个站点,通过综合分析再次精准筛选了40个站点,时间节点正好在春节后,包括大年29的那天,我们还在应客户要求进行站点选址。”
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任务,春节期间,尹永昊也是一天没休息,带领同事们加班加点,选位置、磨方案。春节过后,主动联系业主,第一时间进行设备调试安装并顺利交付。彰显了铁塔速度的同时,递上了一份让客户充分满意的答卷。
尹永昊积极向上的韧劲也感染着身边同事,团队先后促成了含山森林防火智能系统、和县水源地预警系统、和县疾控中心不间断电力系统等多个铁塔共享信息化服务落地。
面对数字化生产、生活和社会公共治理等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杨坤、刘洋清、尹永昊是铁塔人的缩影,还有无数的铁塔人像他们一样,身体力行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变更多“通信塔”为“数字塔”。在未来,他们还将潜心聚力,成为筑牢5G底座、共筑5G生态海洋中的蛟龙号,为全力推动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而奋勇前进。(记者:汪源 朱晓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